English

文化改变着上海人

1998-11-12 来源:光明日报 曹继军 我有话说

现在的上海人正在齐心营造着现代的海派文化。不断刷新的文化观念和文化行为不仅给他们带来了新的娱乐和享受,也让上海人在和文化一起成长——

上海大剧院,这座用音符串织而成的水晶宫殿,壮观、典雅地镶嵌在上海市中心的人民广场。作为标志性的文化设施,她凝结着上海人对艺术的渴望,也昭示着上海人对文化的追求。

这几年,上海人建造着一幢又一幢高楼大厦,辛勤地妆扮城市的外观。与此同时,上海人也在营造着国际化大都市的文化氛围,精心地丰富这座城市的内涵。见识过上海今昔的外地人惊羡着这个城市物质文明的发展,也感受到上海人精神世界的改变。

现代化与国际化逐步形成

从“六五”期间的1亿元到“八五”期间的52.5亿元,再到“九五”期间的85亿元,上海在文化设施上逐年增加的投入,结出了令人振奋的果实。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、上海博物馆、上海图书馆新馆、上海体育场、上海大剧院,加上遍布全市的几十个区域性文化中心,上海的文化设施一步一个脚印,坚实地向新世纪迈进。

气派的新建筑若与大树绿荫为伴,自然凭添几分文化气息。但是,俗话说十年树木,参天大树如何能一朝长成?智慧的上海人想到了一个高招:将乡村之中的参天大树引进城市。今年夏天,苏、浙、赣、鲁、皖等地的5000多株大树移入上海,使街头顿生绿意。根据规划,今后三年内,上海还将引种6万棵大树,让婆娑树影给这个东方商都带来幽幽诗情画意。

在上海大剧院频频举办高水平文艺演出的同时,上海的体育盛事也热闹登场。首先开场的是第一次由中国人自己承办的世界职业网球巡回赛,它吸引了不少世界级高手前来参赛;接踵而来的是世界中学生运动会。虽然是一次“孩子”们的聚会,但上海人没有掉以轻心。精彩的开幕式,精密的赛程安排,精心的生活服务,令来自五大洲的少年们连声喝彩。上海人欣慰地说:这是一些将活跃在未来舞台上的各国少年,今天的上海形象将被他们带向21世纪。

上海有一个明确的目标:营造与国际化大都市地位相称的文化氛围。他们为此付出了许许多多努力,也正在收获着一个又一个成功。

市民与文化一起成长

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——用这样的话评估上海的文化建设颇为恰切。上海目前面临的问题是:硬件上去了,软件怎么办?

上海的媒体曾经以“大剧院呼唤文化精品”为题,发起讨论,希望大家一起出谋划策,使上海的文艺创作多出精品,跟上硬件的发展。

与此同时,另一个涉及文化软件的话题因其普遍性更为市民所关注:文化消费中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文明行为?

在洁净宽敞的上海图书馆,有人用书页擦拭拿过食品的脏手,有人把垃圾堆放在整齐的书报架上,还有人在本该安静的阅览室里谈天说地。在上海大剧院,则发生过著名指挥因人为噪音“罢演”的事。在歌剧《阿依达》最后一次彩排时,此起彼伏的呼机嘀嘀声、食物的咀嚼声,使指挥保罗·奥米尔扭头下场。

讨论批评了不文明行为,讨论也提出了这样的预测:大剧院是新的,接触真正的世界一流艺术剧目,对上海人来说还有些陌生。但是,做一个与现代国际大都市相符的文明市民,应该不是陌生的话题。相信机敏的上海人,很快就会明白。

果然,上海人在文化消费中渐渐成长着。上海图书馆中的不和谐音渐渐减少;更多的人懂得了上大剧院要“换行头”,讲究衣着;在大剧院欣赏演出应屏声静气,不能弄出噪音。

胸怀与城门一起敞开

上海人也许还没有注意到,在走向国际大都市的道路上,不够开放的文化心态是一个隐性难题。文化硬件建设靠财力就行,文化消费文明靠倡导,而日积月累的市民文化心态却不是可以轻易改变的。

从前,在自傲的上海人眼里,外地人几乎就是“乡下人”的同义词。改革开放后,上海人的自傲受到了挑战,在商业行为上,他们把自己放到了与外地人对等的地位。但是,在文化心态上,有许多人却固守着上海的圈子,本能地排斥着外地人。有位在上海某出版社工作的江苏人,开着一辆江苏牌照的桑塔纳,他时常遇到这样的事:在一条拥挤的马路上,他规规矩矩地跟着前面的车等候前行,这时候往往有骑车的上海人用手敲拍他的车窗,仿佛堵车是他的过错。他淡然一笑说:嗨!不就是欺负外地人嘛。另一位在京城工作多年又回故乡的上海人,因为习惯成自然的一口普通话经历了这样的尴尬:一个下雨天,他在单位办公大楼前的脚垫上蹭蹭鞋上的水,免得踩脏楼里的大堂。没想到,他自认为很文明的举止却惹来了保安冷冷一句:别在上面踩。他气愤地用地道的上海话告诉他的同乡:你知道吗,上海人没什么了不起!而那位保安则惊奇地嘣出一句:原来你是上海人呀!

当然,改革开放的实践还是改变着上海市民对外地人的态度。去年,浦东新区准备出版一本《民工学法ABC》,后来,新区人觉得称“民工”不够亲切,就把书名改为《外来建设者学法ABC》。上海学校中的推广普通话工作也搞得有声有色,孩子们习惯了在校说普通话,还有不少孩子回家之后也说普通话。一个名叫孙伟的上海建行员工向杭州小孩捐献骨髓,使他重获新生。最近,孙伟的事迹被改成电视剧搬上屏幕,评论界认为,孙伟展示了他生活的这座城市的精神高度。

根据统计,每年有近万名非上海籍大学毕业生在上海落户;每年有数千名外省市人才被引进上海。上海还出台了不少拆除围墙的措施,比如给外地人在沪买房提供贷款。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,上海市民的胸怀会真正敞开,而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的文化氛围也就能够真正形成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